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于新时代思政课教师应该是什么样的,总书记给出了一张“标准照”,归纳起来就是“六个要”,即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既是对全体思政课教师的期待,也是全新的要求。具体到高校思政课教师,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落实“六个要”。
第一,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忠诚信仰的践行者。习近平总书记将“政治要强”作为对思政课教师的首要要求,而“政治强”的核心在于“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只有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教师才会善于从政治上看问题,才会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政治清醒,才会在各种社会思潮的涌动中稳似定海神针。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党的忠诚信仰的践行者,“忠诚”意味着信仰的坚定性,其中容不下丝毫的“不得不信”、“似信非信”或“微信”。如果教师带着信仰站在讲台上,自然而然就会散发出一种气场,讲出来的道理也更有底气,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整个教学过程。坚持忠诚信仰的另外一层意义则在于,它可以确立思政课教师的使命感,而这种使命感会使自觉地提升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内化成每个教师的责任和义务。
第二,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科学真理的讲授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教师要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科学性原则,要通过沉淀的理性向学生展现马克思主义的逻辑魅力,通过抽丝剥茧的分析向学生讲清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性。为此,教师要做到“懂、实、新”,既要夯实自己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功底,又要善于创新课堂教学、给学生深刻的学习体验,进而做到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学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赢得学生。
第三,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鲜活理论的塑造者。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辉的学说,也是紧扣时代特点、回答时代之问、扎根于中国实践的鲜活理论,它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实践融为一体。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就必须在大学生头脑中塑造起这一理论的鲜活形象,使他们自觉投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队伍之中。为此,高校思政课教师情怀要深、视野要广。一方面,要保持家国情怀,心里装着国家和民族,在党和人民的伟大实践中关注时代、关注社会,汲取养分、丰富思想。另一方面,要有知识视野、国际视野、历史视野,能通过生动、深入、具体的纵横比较,把一些道理讲明白讲清楚。
第四,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核心价值的传播者。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之中。思政课不是“唯知识型”课堂,它充满了观点的引领、价值的塑造和情感的交融。马克思主义的魅力就在于它充满价值关怀,建构了一种旨在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新类型文明。同样,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坚持一切为了人民、带领全国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追求。以人民为中心是新时代的价值基轴,它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主流价值。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在教学中坚持价值性维度,传达人文关怀。
第五,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做学生成长的引领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培养时代新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所有的教育最终都要落脚到培养人上来,因此,高校思政课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对学生做到真心与真爱。思政课教师的意义绝不仅限于课堂之上,而是要用高尚的人格感染学生,与学生的成长相伴而行,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引导学生学以成人。面对学生的理论疑惑,教师要敢于发声,用有力有据的论证直击困扰学生的困惑点,帮助他们扫清成长路上的障碍。同时,在教学中要注重方法的反思和智慧的启迪。因为正确的方法可以提供一种洞见,使学生透过现象抓到本质,并形成自己行之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模式;智慧可以引导学生从琐屑的世界中解放出来,自主于权衡利弊与行止进退之间,获得达观,这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